服务热线
13761613451
18916735302
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能长时间悬浮于空中,浓度越高表示空气污染越严重。科研人员不断探究其纳米性能,近期有一定进展。
近期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与苏州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在空气污染物PM2.5(细颗粒物)纳米性能表征方面取得了重要发现,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
空气污染已成为很多现代都市的主要问题,受其影响的人口达数十亿。例如,在2013年,北京有超过219天PM2.5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极限值。在所有的有害空气污染物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PM2.5)对人类健康危害性,因为它们侵入zui小的气管而进入肺部。
虽然PM2.5化学毒性对健康影响重大,但并不是对颗粒危害性*的影响因素,颗粒的形状、表面性质等形貌因素也因其动力学行为和热力学性质对颗粒的危害性行为有显著影响。该研究通过测量PM2.5颗粒的表面粗糙度和粘附力,报道了PM2.5空气污染物的纳米力学性质,而且通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评估了哪类PM2.5大气污染物毒害性。
该研究认为,PM2.5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四类:蓬松的煤烟聚集物、长条状矿物灰尘、球状浮尘以及其他颗粒物。
研究结果表明,蓬松且富集碳的煤烟聚集物,具有很高的粘附性,易于聚集其他种类的颗粒,导致了其化学成分的混合及毒性的增强。当这种煤烟聚集物接触到人体时,其强粘附性可能会使我们的皮肤和细胞更加持久地接触这些污染物,从而造成危害。因此,这种来自碳氢化合物不*燃烧生成的煤烟聚集物可能对人体毒害。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上一篇 : “公平秤”支起新产业 浙江检测行业有新规
下一篇 : PM2.5中煤烟聚集物*毒性